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现任领导
专业介绍
组织框架
教师团队
学科带头人
教授与副教授
教师风采
外籍教师
教学体系
课程导引
实践实习
考试考级
规范规章
研究社区
活动交流
科研平台
研究资源
成果心得
专题新闻
党纪学习教育专题
主题教育专题
迎新专题
信息公开专题
学生园地
学子动态
团学风采
社团掠影
心理护航
以赛促学
招生就业
就业领航
招生速递
创业动态
毕业生专栏
党建工会
规章制度
党建快报
工会动态
校企协同
工作动态
实习基地
实验实训室
国际交流
项目推介
交流动态
海外回响
校友之窗
校友资讯
校友风采
学校主页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现任领导
专业介绍
组织框架
教师团队
学科带头人
教授与副教授
教师风采
外籍教师
教学体系
课程导引
实践实习
考试考级
规范规章
研究社区
活动交流
科研平台
研究资源
成果心得
专题新闻
党纪学习教育专题
主题教育专题
迎新专题
信息公开专题
学生园地
学子动态
团学风采
社团掠影
心理护航
以赛促学
招生就业
就业领航
招生速递
创业动态
毕业生专栏
党建工会
规章制度
党建快报
工会动态
校企协同
工作动态
实习基地
实验实训室
国际交流
项目推介
交流动态
海外回响
校友之窗
校友资讯
校友风采
首页
>
国际交流
> 海外回响
海外回响
外语系赴德交流生纪实
作者: 外国语学院
|
日期:2014-06-17
|
点击量:
【编者按】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学院“开放式、国际化、应用型”办学理念,外语系不断拓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领域和渠道,积极加强与境外知名大学的联系,努力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师生赴境外交流、学习与合作研究。2014年3月,我系学生赴德交流学习工作取得新的突破,第一批4位学生(外语系2011级德语专业黄乔丹、赖海雯、张凌禧、何梦薏)成功踏上前往德国的征程,开始了在欧福大学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踏出国门,她们依然寒窗苦读;身在他乡,她们逐步学会享受生活,探寻人生的真谛。
【学习篇】
张凌禧:每一天的尝试都是新的进步
姓名:张凌禧
班别:外语系2011级德语A班
来到这里的那天的情景历历在目。德国时间的晚上十点到达,而中国时间却已经是凌晨五点。时差还没倒过来,从机场到住宿家庭的这段路程昏昏欲睡。到了威斯巴登市区的住宿家庭门前下车后看到街上的欧式建筑不禁感叹,在夜幕下衬托下显得格外的宁静。随便收拾行李后便要早早休息,因为住在市区,所以第二天很早起来坐车去学校。这里的老师都是德国人,只有一位翻译课老师是华侨,其他时候都是全德语教学。在华师增院学习了五个学期的我们,根本不足以全听懂,只能努力抓关键词理解,不懂的就问同学问老师。
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德语,每一处都带来新鲜感,有时候还不相信已经在德国了。当然,交流确实是个问题。德国的师姐说,这里的老人家都很好人,说话比较慢,容易交流。于是第一次买东西时问怎么称蔬菜的时候,向一位老人家询问时,那位老人家语速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很快,重复了两三次还没听懂,最后配上手势,指着收银台,说了个Kasse,这个时候我们才理解。这是第一次在德国与德国人交流。因为房东是住在我们楼下,所以有时候还是会和房东交流的,有时候听不明白的时候,房东会耐心的用字典翻译。在这里遇到的德国人真的很友好。
这里的学校很努力地让我们更多地与德国同学进行交流,例如中文课让我们作为德国同学的伙伴,还有语言专业的同学教我们发音。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平时使用德语频率还是不够多。不过这些都是靠自己去说去练习的。在四月初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去东欧四国旅游,真是令我们大开眼界,简单地了解到当地的人文风情,是我们难忘的记忆。接下来学校组织招聘会,让我们自己去面试实习。很庆幸我能有到德国交流的机会,希望这一年一切都顺利吧。
【生活篇】黄乔丹: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姓名:黄乔丹
班级:外语系
2011
级德语
A
班
其实不知不觉来到德国已经两个月了,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但是进步得很慢,虽然跟来之前相比应该是有进步的,但是这个幅度还不够,其他很多同学专四都过了,所以会感觉到差距很大,不过正因如此才需要不断努力。感觉自己知道的东西还很少,想了解更多,所以有空就周围逛,当然有些是游玩的,但是这些也是来这里对生活对德国的一种体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个国家与中国的不同,去感受,这些是在国内学不到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现在终于深有体会了。
之前学校还组织了一次旅行去东欧,过程有些曲折,但是有些地方不去还真的不知道,真的很漂亮,感觉自己心胸都开阔了起来,难怪人们都用旅行来疗伤,一路走,才发现世界那么广阔人这么渺小,没有什么事情这么大不了。
之前都没怎么出过远门,这次一来就来到这么远,确实体会很深。希望能够多学点东西回去,不要浪费爸爸妈妈的钱,这是目前的最大心愿。
【旅行篇】何梦薏:难忘的东欧之旅
姓名:何梦薏
班级:外语系
2011
级德语
A
班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在德国度过了最初的适应阶段,回看之前写下的记录,两个月间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每天清晨公交车外掠过的风景,让我又回想起初到德国的第二天,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靠着公交指引前往学校。我庆幸我在成年后才出国交流,这时的我更懂得独立自主,更能快速地融入陌生的环境。
四月最难忘的事情就是我们的复活节东欧游学之旅。我们才刚到德国一个月,便有第一次集体活动,这一次活动让我们更珍惜同学间的友谊,在异国他乡守望相助,共同进退。而东欧国家斯洛伐克的文化也让我印象深刻。由于第一天车子坏了和布拉格的阴雨绵绵,我们的行程被拖延了不少。本来导游已经计划将布拉迪斯拉发从这次的行程表中删掉,但经过同行游客的极力争取,我们还是在第三天游历完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之后再前往斯洛伐克。到达布拉迪斯拉发已经是下午五点左右。由于复活节假期和下雨天,汽车在停下的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已经到了一个首都的中心。下车之后我们被带领着穿过步行街湿滑老旧的石砖路,街上行人和店铺都十分稀少,景点古迹矮小凋零,无法与布达佩斯的高大雄伟相提并论。我并不了解这个东欧国家的历史,只知道它近现代在1993年与捷克分裂为两个国家。由此,我可以猜想到,这个国家从欧洲历代奥匈帝国、哈布斯王朝到二战被德军攻占,到苏联的共产主义政策,再到东欧剧变留下的历史痕迹。历史的建筑无声地讲述着这一切风起云涌,而我们这些东方帝国的后人又能感受到些什么?整座雨天里的城市恰恰给我带来一种伤痛,这种伤痛深深地隐藏在我们国家高速城市化的现代建筑下面,埋得深只会让人暂时忘却,却似乎永远无法抹去。布拉迪斯拉发却在一个不太恰当的时机让我产生共鸣,在现代文明中遭受侵略和磨难,昔日帝国的雄风难以再现,留下破败的灵魂供后人瞻仰。我很庆幸没有错过布拉迪斯拉发,我也更希望,下次故地重游,不再是雨天,而是能看到它充满朝气活力的样子。
短暂的东欧之行让我了解到异国与故土的文化历史共同性,不同的国家,但我们却能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训。我相信,经历和游览后得到的体会,最终会成为我们自身最具价值的潜力。
【心得篇】
赖海雯:感恩让我更充实
姓名:
赖海雯
班级:外语系
2011
级德语
B
班
在德国的每一天,都是抱着感恩的心度过的。感恩我有这样的机会遇见不同的人,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感恩我看到的每一处风景,让我知道世界原来有多大,我有多么渺小。感恩我能切身体会到德国的人文素养,他们的善良,严谨,勤劳以及对生命的敬重,让我钦佩不已。感恩我能在异国学到新的知识新的文化,让我在不断地对比与磨练中反省自己,继而把所有值得学习的东西传播回祖国。
走在德国的土地上,看着美丽洁净得惊人的环境,家家户户生活安逸,我没有一刻不在思考,到底是什么能让这个民族的人如此严于律己如此懂得爱护环境尊重生命。我想,不能永远以为中国是人口大国,难于管理,太过贫穷,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诸如此类的国情原因而原谅自己或者降低对自己的要求。真正的原因是在于思想,只有思想上达到了某种高度才会有这种意识,才能团结,才能严于律己,才能爱护环境珍爱生命。中国真正需要的是民族的觉悟,是思想的改变,是教育水平的提高。
到德国后感触很多,真正应该学习的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是无比可贵的人文素养。我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好的思想传播回去,让自己的祖国也可以如此令人惊叹,如此强大。我相信我可以。